您所在的位置:高唐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高唐新闻

高唐乡村女教师自己常吃剩饭 却总对他人伸出援助之手

发布:2014/4/12 13:22:00  来源:转载  浏览次  编辑:佚名
  “献身教育栋梁多,捐资助学贫困少。”这是高唐县琉璃寺镇秦庄村内一户人家门前的一副楹联。这副楹联记录了房屋主人年过半百的岁月中,坚持不懈的两件事——教书育人和捐资助学。

  在投身教育事业三十余年的时间里,她不仅教学生识字读书,更身体力行,多次拿出自己的积蓄,切实解决了村里孩子的上学问题。她就是今年54岁的乡村教师陈殿青。

  担起重任 一边教课边照顾一老小

  1977年,17岁的陈殿青刚刚高中毕业。“一天我正在田里干农活,当时秦庄中学的张校长突然找到我,问我愿不愿意教初一物理。”时隔多年,当时的情形陈殿青依然历历在目,“我迟疑了一下,问我行吗?张校长笑着说,你当学生的时候就那么认真,当老师也一定行。”

  就这样,陈殿青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当时我才高中毕业,让我教初中物理,我总担心自己无法胜任,于是经常加班加点,先自己吃透教材,免得误人子弟。”陈殿青说,自己从小就是个认真严谨的人,答应别人做一件事,就一定把它好。

  1999年,陈殿青在聊城师范学院进修完毕,成为一名正式的民办教师,这期间她几经调动,在周边乡镇多所学校任教,工资也从几十元逐年涨到1000多元。这期间,她不仅兢兢业业地教好每一堂课,更承担起父亲的嘱托,为照顾一家老小的生活,每天加班加点地做着农活。

  “17岁那年父亲去世前,把我叫到床前,拉着我的手说,我走之后,你得拉着这一家老小好好地过。”三十多年后,陈殿青回忆着,依然忍不住红了眼眶,“我在家排行老四,有三个哥哥姐姐,可是父亲却单单托付了我,我想无论如何,我也不能辜负他,担起这个责任。”

  “当时我种着9亩地,还养着四头牛,每天都得去地里干活,经常要干到夜里一两点,有时候顾不上吃饭,就带着几个发硬的馒头啃,邻居家的婶子心疼我,常让我去她家吃饭。”陈殿青笑着说,“那年我弟弟结婚,彩礼钱就是卖了一头小牛。”

  就这样,陈殿青一边教学一边做农活,桃李遍天下的同时也照顾这一家人的饮食起居,更拉扯大了一双儿女。

  慷慨解囊 为村里前后捐资近五万元

  2010年,秦庄小学(高唐县新华希望小学前身)因年久失修,被有关部门定为拆迁学校。这就意味着秦庄及周围十多个村的孩子需要到很远的地方去上学。

  “那天我从学校后面的路经过,看到发起人秦秉忠大哥站在路旁,当时学校的三排教室已经被挖了两排,我走过去,秦大哥说学校就这么拆了太可惜,一定得找到解决办法。”陈殿青回忆说,“我听了之后很受感动,告诉他既然有机会能方便学生读书,我一定全力支持。”

  于是,陈殿青从自己的积蓄中捐出一万元帮村里重建小学,2013年,秦庄小学重建后,为了给学生配备电脑设备,她再次捐出两万元,而这三万元仅仅是她多次捐款中的一部分。

  陈殿青回忆说,自己最初一次捐款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当时学校组织捐款,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老大爷为了给灾区捐款,砍掉了自家的树,这让我深受感动。”陈殿青说,“一个收入微薄的农民可以为了非亲非故的人奉献这么多,我作为一个有固定收入的人民教师,更应义不容辞,于是便捐了1000元。”

  此外,村中两次修路,陈殿青也慷慨解囊。“2011年村里要修通往西王村的油漆路,当时我正在北京照顾刚出生的孙子,秦秉忠大哥打电话告诉我这件事,”陈殿青说,“之前那条路是条土路,平日里尘土飞扬,到了阴天下雨,更是泥泞,当时许多去西王村上学的孩子都是爷爷奶奶接送,我常看见他们的裤腿鞋袜上沾满了泥水,我听说要修路,觉得这是造福子孙的好事,理应支持,马上就汇了一万元给秦大哥,后来村里建光荣亭,我又捐了五千。”

  陈殿青说,这些年自多次己为村里捐款,丈夫和儿女从没说过半句反对的话。“我公公一家忠厚,我丈夫也是一个热心慷慨的人,有一年他们学校有位老师得了败血症,他带头捐了1000元。”

  热心助人 借钱给邻居盖房看病

  陈殿青说,自己的脾气秉性深受已故父亲的影响。“在我印象中,父亲是个非常慈爱善良的人,对他人宽容,懂得奉献,虽然我17岁那年他就去世了,但是他为人处世的方式一直影响着我的后半生。”陈殿青回忆说,“我记得父亲去世前常帮同村的二奶奶挑水,他去世后,我就代替父亲给二奶奶挑水。”

  在父亲的熏陶下,陈殿青一直宽容待人。无论跟嫂子弟妹,还是婆婆妯娌的关系都非常融洽。不仅如此,她对同事和邻居也同样热心。

  几年前,村民秦秉江的房子因为年久失修成了危房,可是又没能力翻盖新房,一家人只能在村里租房居住。“租的房子也是老房子,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有次下大雨,70多岁的母亲怕房子坍塌了,抱着孩子坐着一夜没睡。”第二天,秦秉江找到了陈殿青,表示想盖新房,希望她能借给自己一些钱。

  陈殿青说,以当时秦秉江的经济情况来看,他并不具备还款能力,但是为了秦秉江一家安心生活,她还是义不容辞地拿出几万元,先后让秦秉江和他70岁的老母亲都盖起了自己的房子。

  后来,秦秉江的妻子不幸患病住院,陈殿青听说此事后,立即给了秦秉江5000元钱,并在他妻子住院期间,又送去两笔钱。秦秉江妻子出院后,陈殿青去家里看望她。“陈大姐见冬天屋里连个炉子都没有,温度太低不利于病号伤口的愈合,就让我盘个火炕,她先替我们出钱。”秦秉江说。

  陈殿青先后共借给秦秉江一家近八万元,几年间,从没主动开口让他们归还。不仅如此,还时常关心一家人的工作和生活。“陈大姐常鼓励我创业,也时常想着帮我介绍工作,还很关心我母亲,前段时间我母亲的旧手机坏了,她马上帮她买了一个新的,还教她怎么使用。”秦秉江动情地说,“没有陈大姐,就没有我秦秉江的今天。”

  言传身教 以实际行动教育学生成人成才

  陈殿青平日生活十分节俭,每餐如果有剩饭,绝不浪费。“头天晚上剩了两个元宵,早晨熬的玉米糊还剩了一碗,混在一块热了热。”陈殿青有些不好意思地向记者介绍着她的午餐。然而她对同事朋友却十分大方,加班批改卷子时常请同组的老师吃饭,同事常戏称自己是“傍大款”。

  新华希望小学校长郭庆鑫说,学校在陈殿青的支持下,建起了微机室,弥补了这个农村小学现代化教学的空缺。“不仅学生可以在学校里学到微机常用的知识,老师也可以利用现在化的手段进行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郭庆鑫说,“不仅如此,经常自己出资给学生买书、买文具、为学生垫付学费,很多人都亲切地称她为‘陈大姐’。”

  陈殿青教书三十余年,这三十多年中,她一直坚持教导学生既成人又成才。“我常教育学生要养成好习惯,从每天洗手洗脚开始抓起,也常强调让他们从小树立阳光心态,这样以后他们走到哪,都能勇敢面对困难。”

  “有一次遇到一道课后题,是让学生对母校说一句话。我说,我想对学校说:‘无私奉献,无怨无悔’。”陈殿青说,“我借机告诉学生,我们现在的这所希望小学,是秦秉忠老爷爷筹资建立的,我作为老师也捐了一些,希望大家能学会感恩,并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

  陈殿青说,自己每次捐款都很“高调”。“我每次捐款都告诉学生,在我看来,老师应当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让学生看到身边实实在在的例子,这比举再多事例,说一万句道理都管用。”

  如今,陈殿青的不少学生都已成家立业。“我很多学生都很优秀,有做生意的,有当老师的,他们逢年过节回家时,常回来家里看我,回不来的也常给我发短信。”陈殿青说,这是最令自己骄傲的事。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辉煌的职业,我既然选择了做老师,无论在学校里还是家中、村里,都要以身作则,不能愧对教师这个称号,我做的一切,都是一名教师分内的事。”陈殿青一字一句诚恳地说。

  (记者 郭坦 郭楠楠)



扫一扫关注高唐信息港微信公众号知高唐。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投放 | 用户帮助 | 用户注册 | 在线投稿 | 留言反馈
| 帖子处理申请表
Copyright © 2003-2009 gaotang.c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