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唐:13岁残疾女孩帮爸爸照顾瘫痪妈妈
“爸爸,今天我同学有吃雪糕的了。”真真坐在父亲的电动三轮车上说。
“孩子,咱没钱。”每当听到女儿这么说,赵世平总是感到鼻头一酸。
“爸爸,我就是说说,咱不买。”真真说。
真真13岁,是个残疾女孩儿,双腿细、脚趾上翻。从四五岁开始,就一直戴着腿部矫正器。她的手指也有问题,几乎僵直。但就是这样一个女孩,除了每天学习,还承担起照顾母亲张宝香的任务。
张宝香瘫痪在床,四肢残疾。赵世平已经61岁了,靠捡点废品养家糊口。
遭遇
女儿四五岁被鉴定是残疾
赵世平老来得子,真真出生的那一年,他都快50岁了。但他没想到,这个孩子竟然身有残疾。
其实,因为孩子,赵世平已经遭受过一次打击。
真真是他和张宝香的第二个孩子。第一个孩子是男孩儿,比真真大两岁。
张宝香瘫痪在床。剖腹产后,身体虚弱的她光在医院就住了一个多月。赵世平抽不出时间,便把儿子托付给别人照顾。
“孩子八个月大的时候生了一场病,没多长时间就不行了。”赵世平的眼睛,一下子望向远方。
真真的出生,给这个贫困的家庭增添了活泼气氛。她看起来很健康,赵世平心里很高兴。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赵世平认为,孩子一开始就有些不对头,“别的孩子小腿都乱蹬,但她比较安静,腿不大动”。
赵世平没有照顾婴儿的经验。这一个细节,他也没有放到心上。
孩子快两岁了,才会自己挪动;三岁了,还走不稳。那时候,他只认为真真还小,还没有学会走路。
慢慢地,真真四五岁了还经常跌倒。她的双腿细,有些变形,脚趾也有些上翻。赵世平这时才开始担心起来。
因为没有钱去医院,他们只在村里的门诊上问了一下,诊断结果可能是缺钙。但是吃了补钙的药后,却依然没有效果。
赵世平只能带着真真去城里的医院检查。医生说,她可能是“小脑发育不全”。
他们没钱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在一位医生的建议下,他给真真买了腿部矫正器帮助她行走。
他们没想到,真真竟然遗传了妈妈的残疾。
不幸
妻子瘫痪在床已二十多年
张宝香很早就瘫痪在床,是先天性的。她的腿“还没有普通人的胳膊粗”,上肢也残疾,十指紧握、伸不开。
她今年四十四岁,已经在床上躺了二十多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赵世平说:“即使饭做好了,你不喂到她嘴里,她都没法吃。”
张宝香从记事起,就自己走路不利索。五六岁时,她的脚变形严重,“连鞋子都穿不上”。
那时候,医疗条件还比较落后,附近的医院没有查出张宝香到底得了什么病。
不只是腿,张宝香的手和胳膊也不正常。一开始,她还会走路,只是总摔跟头。
到十多岁的时候,她就完全不能走路了。那时候,她的胳膊还有劲,于是,她就用双臂夹着一个小椅子“走路”。
但是,这样的“走路”方式最终没有维持下来。二十岁的时候,她的胳膊也没劲儿了,她只能躺在床上了。
张宝香感觉没法活了。“什么都做不了,还得靠人照顾,不如死了。”
幸亏,家人一直安慰她。后来,她接受了自己的状况。“得了这种病,有什么办法。”
再后来,她和赵世平结婚,有了真真。她有个轮椅,但是如果没人照顾,她连床都下不去。
即使坐到轮椅上,她也没法自己出门——十指伸不开,胳膊没劲。
虽然这样,只要天气好,赵世平总会把妻子抱到轮椅上,推她出门透透气、见见阳光。
但是,张宝香在轮椅上坐不了多久。多年卧床,她身体虚弱,坐一会儿就累。
张宝香说,她什么都做不了,吃喝拉撒都得要人照顾,“心里过意不去”。
信念
“不管怎样,得让孩子上学”
上午10点左右,同学们都下楼做课间操去了。真真一个人坐在教室的角落里,水灵灵的大眼睛望着窗外。
她的腿脚不灵便,下楼的时候必须侧着身子,扶着楼梯。平常的课间操,她不去。
虽然贫困,虽然女儿残疾,但赵世平坚定了一个决心——必须让孩子上学。
他的打算很简单:孩子有点儿知识,还能找份工作。
一开始,真真在县里的特校上学,一直上到四年级。后来,她转到了镇里的普通小学。
赵世平认为,孩子最终得踏入社会,在普通学校上学,对孩子更好。
特校的文化课教育,毕竟与普通小学有差别。现在上六年级的真真,很多课程都比较吃力。
她的班主任林春芬告诉记者,真真学习很努力,“虽然课程落下不少,但她很努力。”
林春芬还说,虽然真真在特校待过几年,但是她和同学相处得很融洽。“即使她的成绩不突出,至少能认个字、能学会算账,对以后的生活也是有帮助的。”
放学了,真真从教室里走出来。她侧着身子,扶着楼梯一步一步走下来。
学校破例允许赵世平在教学楼前接孩子。真真看见头发花白的父亲,绽放出笑容。坐到电动三轮车上以后,她滔滔不绝地和父亲聊了起来。
当聊到同学又带了什么好吃的,又带了什么好玩儿的,赵世平沉默了一会儿。
懂事的真真随即说:“爸爸,我只是说说,咱不买。”
自从真真上学起,这样的场景不知道发生了多少遍。赵世平心里又辛酸又欣慰——孩子懂事,但他实在没能力经常给女儿买零食。
坚持
“我要病倒,这个家就塌了”
赵世平45岁才结婚,家里穷,娶不上媳妇儿,直到遇上了张宝香。
他们一家三口一直住在土坯房里,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盖的。去年,他们申请了危房改造,新盖了三间北屋,还没有住进去。
他们现在住在西屋里,土坯房,既当厨房又当卧室。这两间西屋,跟以前的北屋一块儿盖的。墙壁和檩条椽子,都熏黑了,厚厚一层油污。
新盖的那三间砖瓦房,还没有来得及安装门和前窗。盖这三间房子,连工带料都是赊的。
赵世平说,要是能攒两个钱儿,就安上门窗。要是攒不到钱,等天冷了,蒙一层塑料布就行了。
赵世平今年61岁了。除了种3亩多地,他就靠捡点废品维持生活。此外,张宝香和真真都有低保。
年龄大了,病也多了,赵世平血压高。“高压经常一百五十多,有时候能达到二百。”
赵世平不敢断降压药,他不能病倒。他知道,如果自己病倒了,这一家子就算“塌了”。
他每天接送孩子,剩下的时间才能捡点儿废品。地里收的,加上卖废品的钱,能维持一家的温饱。
他们吃最简单的饭菜——馒头、咸菜,能买上一斤最便宜的蔬菜,算是改善生活了,只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吃点儿肉。
懂事
女儿想要快长大挣钱养家
真真是个残疾孩子,但她还得照顾瘫痪在床的妈妈。虽然腿脚和双手都不灵便,但她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爸爸不在家的时候,她喂妈妈吃饭、伺候妈妈大小便;她也给妈妈洗手、洗脸、洗头,陪妈妈说话。
她也自己洗衣服——棉衣服洗不了,她就洗单衣服。赵世平说,真真从七八岁就开始照顾妈妈了。
这些年,真真穿坏了好些矫正器。赵世平说:“她以前年龄小,一年穿四副就可以。现在大了,两个月就穿坏一副。”
现在,给真真买一副矫正器得一千三百多元钱。为了节省钱,赵世平经常修补矫正器——用铁丝绑上几圈,能多穿好多天。
有好心人带着真真去商店买东西,她上来就挑了两袋方便面。
“为什么买两袋方便面?”好心人问。
“爸爸一袋、妈妈一袋,他们没吃过。”
“你不要啊?”
“我在学校吃过,同学分给我的。”
方便面,在她眼里是难得的美味。
真真说,她希望自己快快长大。“那样就能自己挣钱养活爸爸妈妈了。”
扫一扫关注高唐信息港微信公众号知高唐。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 第十一届高唐书画博览会调度会召开
- 高唐县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
- 高唐县人大常委会调研全县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 高唐:货车侧翻入河沟 消防官兵齐救援
- 高唐:高考试卷专用纸张出产地
- 高唐:俩工友酒后合伙盗窃电动车被擒
- 高唐县政协召开提案交办会议
- 高唐县政务服务中心服务窗口亮点纷呈
- 高唐李富勤:无私奉献厚植党员底色 不忘初心践行为人民服务
- 高唐县打击侵权假冒工作会议召开
- 高唐县公安局琉寺派出所及时处警扑灭一起家庭火灾
- 高唐县杨屯中心小学绿色植物进教室
- 高唐召开人才工作调度会议 注重引才、育才并重
- 高唐县政府第二十二次常务会议召开
- 高唐西城农贸市场盛大开盘
- 高唐县企业承担的四个市级科技计划项目通过专家验收
- 山东时风消防装备器材有限责任公司举行揭牌仪式
- 高唐县春节期间社会治安秩序良好
- 全市实施“双百大城市”战略观摩团来高唐县观摩
- 江南园林景观特色小区初现高唐
- 高唐县关于征集留学回国人员信息的通知
- 马戏团价值万元驯羊丢失 高唐民警利用监控挽回损失
- 高唐县开展民办教育机构违规办学行为专项治理
- 高唐县固河镇村党员群众齐上阵 整治环境护家园
- 李燕缅怀父亲:国画大师曾是名抗战斗士
- 高唐县充分发挥县离退休干部党工委作用统筹推进党建工作
- 高唐组织收看全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电视会议
- 高唐稳步做好首次“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发放工作
- 高唐县召开第十一届书画博览会筹备工作会议
- 绿色生态循环畜牧业扮靓高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