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高唐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高唐新闻

72岁高唐老人38年前意外拍到孔繁森珍贵镜头

发布:2014/6/21 17:24:29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2222_副本.jpg

1111_副本.jpg

3333_副本.jpg

IMG_3151_副本.jpg  

    1976年5月7日,34岁的刘树远被领导派去20里外的一个文艺宣传点,拍摄一些教育革命宣传成果素材。一大早吃过早餐,背上从高唐县委宣传部借来的120相机,跨上一辆旧自行车,他出发了。

  在途中,他意外赶上了当地公社“五·七”红校开学典礼,听人说地委宣传部副部长要讲话。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在好奇心驱使下,刘树远停下脚步,端着上好胶卷的照相机,赶到人头攒动的露天会场,“啪啪”一连拍摄了一组现场图片。

  因为不在采访工作之列,依照惯例,他用蜡纸将冲洗好的照片包裹,和底片一同保存在片卡内。

  20多年后,刘树远在家中观看自己拍摄的照片。亲家来串门,瞧见了1976年拍摄的这三张照片,看到那张年轻而熟悉的面孔,一下子就认出了照片中的主人公——孔繁森。

收获   公干途中遇红校开学典礼他下车拍照

 

  刘树远老人今年72岁,是高唐县梁村镇刘百户村人,1961年毕业于高唐县旧城(今清平镇)中等师范学校,后分配到高唐县文教局工作;次年2月,调到高唐县电影放映队工作,直到2002年3月退休。

  刘树远感慨说,1976年5月7日,能为时任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山东省委1975年秋进驻高唐农业学大寨工作团赵寨子公社工作队队长、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拍照,纯属意外。

  那一年,他刚刚被抽调到高唐县文教局帮忙,5月7日,时任高唐县文教局局长的刘子忠,安排他去一趟20里外的文艺宣传点——赵寨子张庙村,拍摄一些教育革命宣传成果素材。

  在那个年代,高唐县有照相机的单位寥寥无几,除了县公安局、四新照相馆、电影院,就是宣传部了。为了完成这次任务,刘树远专门从宣传部借了一部120相机。

  那天清晨,他从高唐县城出发,骑自行车顺着聊禹公路前行,在经过赵寨子公社驻地赵寨子村时,看到村南沿公路边正在搭设会场。

  刘树远恰巧遇到了自己的老熟人、时任赵寨子公社团委书记的解笃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公社“五·七”红校开学典礼。解笃祥还告诉他,一会儿地委宣传部副部长要讲话。

  “那个时候,孔繁森这个名字我还从没有听说过。”

  刘树远回忆,会议进行不久,这位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开始讲话。他端着上好胶卷的照相机,穿人群,选角度,按快门,很快便完成了一组纪实摄影作品。

  20分钟后,大概有10点多的样子,刘树远匆匆收起相机,离开了会场。因为不认识孔繁森,后来胶片冲洗出来,他就把这几张照片连同底片,保存在了片卡中。

  真相大白已经是20多年后了。有一天,刘树远正在家中观看自己拍的照片,曾在高唐县文化馆任职的亲家赵永武前来串门,无意之中看到了1976年拍摄的这三张照片,一下子认出照片中的主人公——孔繁森。

  这个时候,刘树远才明白了当年那次拍照的真相。

图片   照片中年轻的孔繁森眉清目秀衣着整洁

 

     在高唐县档案局,局长王军向记者展示了当年刘树远拍摄的三张孔繁森参加赵寨子公社“五·七”红校开学典礼时的照片。

    其中,两张照片的尺寸为5.7cm×5.7cm,另外一张照片尺寸大一些,为8.5cm×6.9cm。三张照片的内容分别为:开学典礼全景、孔繁森作报告,以及孔繁森鼓掌的情景。

    由于年代久远,38个年头过去,三张黑白照片早已泛黄。由于黑白照片的特殊材质工艺,老照片虽然日久年深,但在阳光照射下,照片局部有泛银现象,并且这些照片的清晰度都很高,画面细腻,有中间调。

    照片中,年仅32岁的孔繁森眉清目秀,身着旧军装,一身朴素装扮,正低头作着报告。在他的面前,还摆放着一只瓷碗,用来盛水。

    “衣服整洁、一尘不染,讲话很实在。”刘树远老人说,当年,孔繁森朴素大方的形象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刘树远老人回忆说,当年这组照片一共洗了五张,是高唐县四新照相馆冲洗的。之后,他把“孔繁森鼓掌”的照片冲印了三张,分别送给了在上海虹口区街道办事处办公室任职的同学郭玉阁,在北湖公园照相的谢俊芝,和自己的妻侄刘合亭。后来,妻侄刘合亭将这张照片裁剪之后,投给了济南军区政治部主办的鲁中军区机关报《前卫报》。

    刘树远老人说,除了这张“鼓掌”的照片之外,其他两张不曾面世。2009年,孔繁森同志纪念馆面向全国公开征集有关孔繁森的文物、资料、实物时,因为连年伺候老伴、少接触报刊等缘故,他一直无法将这些珍贵的图片提供出去。

巧合   “鼓掌”照片在孔繁森家中被意外发现

 

  “该把它们交给谁保管合适呢?”刘树远老人感叹说,随着自己的年龄不断增长,每每欣赏这些照片的时候,心情变得越来越沉重。

  2014年3月的一天,他从高唐县电视台上,看到高唐县档案局举办的《关于举办庆七一“蓝天碧水·生态高唐”摄影展的征稿启事》滚动字幕,心里突然豁然开朗:“何不问问高唐档案局要不要?”于是,他带上照片,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县档案局,问个究竟。王军局长看到这些照片,表示“照单全收”。

  4月18日,高唐县档案局工作人员联系到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将这三张照片的来历简要地做了说明。对方听后很感兴趣,档案局工作人员随后将这三张照片做了电子扫描,传给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

  对方看到照片后,告诉高唐县档案局工作人员,那张孔繁森鼓掌的照片已收录在了纪念馆之中,不过,是经过裁剪了的,并且没有人知道是谁拍摄的。

  “对方告诉我,这张照片是从孔繁森家中的遗物中找到的,当时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刚刚建设完成。”高唐县档案局工作人员介绍说。

  刘树远老人猜测,这张经过裁剪后的照片,就是自己给妻侄刘合亭的那一张,不过,这张照片是怎样到了孔繁森本人的手中,就不得而知了。

  (记者 杨帆 通讯员 赵太军)

 

孔繁森当年

收养的小姑娘结婚了

 

  本报讯 前两天,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工作人员收到了来自拉萨的一个电话,在电话的那一头,新娘子贡桑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并分享了自己的喜悦。

  这位新娘子贡桑不是别人,正是孔繁森当年收养的其中一名孤儿。上个月,她在拉萨举行了婚礼。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特意寄送了结婚贺卡,并挑选了床上用品四件套作为贺礼。

  16日上午,记者从孔繁森同志纪念馆获悉,5月2日,孔繁森当年收养的孤儿贡桑与现役军人徐乐乐在拉萨喜结良缘。原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洛桑顿珠、拉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占堆等领导以及新郎家人、新娘的亲友等300多人参加婚礼。

  贡桑,今年28岁,1992年,她的家乡墨竹工卡县遭遇大地震,她与姐姐曲尼、哥哥曲印失去双亲,成为孤儿。当时姐姐曲尼11岁、哥哥曲印9岁,贡桑则只有7岁。时任拉萨市副市长的援藏干部孔繁森同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看见他们举目无亲,无依无靠,就领回了他们兄妹3人,准备自己收养。后来,时任拉萨市市长的洛桑顿珠与德吉措姆夫妇考虑孔繁森负担太重,就收养了曲尼,曲印和贡桑一直随孔繁森生活学习,直到1994年11月孔繁森因公殉职。

  在共同生活的两年多中,孔繁森克服了种种困难,尤其是担任阿里地委书记以后,一边工作,一边无微不至地照顾两个孩子的生活与学习,并与两个孩子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当年,收养了这对孤儿后,孔繁森在生活上更加拮据,1993年的一天,他悄悄来到西藏军分区总医院血库,要求献血,其实他是为了孩子们来卖血的。就这样,孔繁森三次以“洛珠”的名义献血900毫升,这900毫升鲜血蕴含了孔繁森对藏族孤儿深深的爱。

  孔繁森生前好友,原阿里地区改则县副县长、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地委秘书长柴腾虎参加了贡桑的婚礼,他表示,在孔繁森殉职后,两个孤儿受到了孔繁森家人以及社会方方面面的热情关照,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茁壮成长。曲印长大后参军入伍,转业后到拉萨电视台工作至今,如今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爸爸。贡桑刻苦学习,在大学里表现优秀,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分配到那曲工作,后又调到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工作。

  在当天的婚礼上,原拉萨市妇联主席康英、山南地区桑日县委常委、公安局长崔建勇等许多当年孔繁森的同事、部下以及孔繁森家人、山东聊城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等,纷纷前去参加婚礼或以不同的方式对婚礼表示祝贺。婚礼俭朴而热烈,让一对新人沉浸在甜蜜幸福的氛围中。

(记者 赵宗锋 通讯员 程艳)



扫一扫关注高唐信息港微信公众号知高唐。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投放 | 用户帮助 | 用户注册 | 在线投稿 | 留言反馈
| 帖子处理申请表
Copyright © 2003-2009 gaotang.c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