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康熙、乾隆曾经几次到过高唐?
史料记载,康熙皇帝在总计六次南巡途中,六次路经东昌府,其中四次经过高唐。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正月,康熙南巡经恩城、高唐,三月由水路经东昌回京。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十一月,康熙南巡回京经过茌平、高唐、恩县,宽赦三县人犯。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正月下旬,康熙南巡经过高唐,书写唐诗一首:“九龙盘焰动,四照烛花生。即此流高殿,比持待月明。”赐给高唐知州龙图跃。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二月,康熙南巡经过恩县、高唐,书写唐诗两首赐给高唐知州龙图跃。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多次出巡,九经东昌府,有两次经过高唐。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侍奉皇太后东巡曲阜、泰安时经过高唐。并赋诗有《高唐怀古》、《桃花诗》、《十里园诗》、《徒骇诗》等,诗存清道光十六年《高唐州志》。乾隆题诗虽然粉饰太平,但也体现了当时高唐经济比较繁荣,人民生活相对安定。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乾隆南巡经过高唐,并题写扇面一把,赐予高唐知州马而良。
21、皇殿住过皇帝吗?
查找史料,皇殿村原为林家楼村,并无皇帝到过的记载。现在传说,明成祖朱棣在此住过一晚,然后命他手下的官员在此修建小型金銮殿一座,名之曰“回銮殿”,以示纪念。据《高唐州志》记载,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朱棣由南京北巡,经高唐驻跸城内大觉寺,并召来寺僧玉严询问大觉寺塔的高度和塔围,赐给玉严传经袱。并没有和皇殿发生联系。又传说康熙皇帝南巡,朱宏祚随同,返驾时路经林家楼村。朱宏祚便叩请皇帝在林家楼其舅父家中住宿,人们便将林家楼称为回銮殿或皇殿。这些更是人们基于美好愿望的想象,史料均无记载,皇殿村名的来历也是传说故事。
22、太平军占领高唐县城有多长时间?
1851年太平军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3月攻克南京,建都于此。5月,派兵北伐、西征。北伐过程中, 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率部南撤迎接援军,在高唐州仅以六百多人的兵力, 先后抗击了近两万清军的围攻, 坚守了9 个月又19 天, 使得清军损兵折将, 统帅胜保因久攻不克被清廷革职逮京。高唐据守战在太平天国北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是在退却被动的情况下坚守抗敌、以寡敌众的典型战例。
1854年5 月28 日, 李开芳带马队突围出连镇, 经吴桥、陵县、恩县等地, 于次日抵达高唐州, 轻取州城。此后,太平军在据守高唐的9 个多月中, 先后同钦差大臣胜保、僧格林沁率领的清军展开了30 余次战斗。1855年3 月17 日夜, 李开芳率800 余人出东门向南突围, 占据了距高唐45 里的茌平冯官屯。僧格林沁追兵随后赶到进行围攻, 李开芳率部众在冯官屯又坚守了2 个多月, 直至同年5 月诈降突围未成,将士大部牺牲,李开芳被俘,后在北京遇害。
23、北关街过去是南通南京、北通北京的官道吗?
据史料记载,现在的高唐县城址,是南北朝时,北魏景明三年(502年)设南清河郡时所建。北齐天保七年取消南清河郡,将原高唐县城由现在的禹城县伦镇西迁废郡城址,即现在的高唐县城址。从那时至明朝初年,高唐县城是个土城,居民一二千人。城东门外,现在的北关街(即官道街的中段)是古时候的南北官道。道边设有驿站、客栈、商店。元朝统一中国后,元帝国大都(今北京)通往各省的路成为官道,省通地方的路成为陆路或大路。
古时候的官道宽度是五马三轿。高唐在历史上是南北交通的要冲之地,官道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现在的105国道的前身。南宋丞相文天祥,清朝皇帝康熙、乾隆南巡,多次由南北官道经过高唐。
24、高唐为什么称“金高唐”?高唐从什么时候开始种棉花?
高唐居于华北平原腹地,属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土层肥厚,光照充足,干湿适度,具有适宜棉花生长发育的优越自然条件。明、清时期,高唐已成为著名的产棉县。明嘉靖《山东通志·物产》:“棉花六府皆有,东昌尤多。”明万历《东昌府志》:“东昌府高、恩两县土宜植棉,江淮贾客贸易,居人以此致富。”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高唐州志》记载“货以木棉,甲以齐鲁。”说明高唐植棉在全省已名列前茅,由此也创造了可观的财富,在当时已广泛流行“金高唐、银夏津、铁打的恩县”的说法。
有关人士考证,高唐棉花的种植始于宋元,盛于明清,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宋朝人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描述的汴京(开封)街景中,已有棉花店铺,说明当时开封已有棉花生产和棉花买卖。由此推断,与开封相邻,植棉条件更为优越,交通便利的高唐也应有棉花生产。明太祖朱元璋称帝之前,在元朝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向各州县下达植棉令,规定:“凡农民有田五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者倍之。”说明在元朝末年,棉花在全国很多地方已经普遍种植。(县史志办公室供稿)(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