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高唐信息港 > 高唐资讯 > 人文高唐

红色信仰写就奉献人生:王传明

发布时间:2013/7/18 18:42:07 来源:转载 浏览 作者:佚名

 庄爱梅
    今年86岁的杨屯镇离休老教师王传明,把入党作为一生的追求,把为党旗增辉作为毕生的使命。他一辈子听党的话,一辈子跟党走,一辈子做好事当好人。这份红色信仰,就像火炬一样,照亮了他的人生之路。
    “入党这一天我等了半个多世纪”,2011年,时年84岁高龄的王传明老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提起当时面向党旗宣誓的那一刻,王传明老人还难掩激动之情:“这一天我等了半个多世纪。”
    1948年,王传明在施屯小学教书,当时正值解放前期,学校里来了一名地下党员,王传明便主动担起了掩护地下党员的任务。一起工作的时间长了,他便对共产党产生了敬佩之心,便暗自决心,一定要加入共产党。那是他第一次萌生入党的想法,却由于后来那名地下党员的离开而搁置下来。地下党员走了,但入党的想法在他心中一直没有动摇过。然而入党的路途是坎坷的,1967年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王传明被误判为右倾,这给他心灵上留下了阴影,他觉得自己是有政治污点的,不能给组织抹黑,所以一直把入党的想法埋在了心底。2011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一次偶然的机会,该镇老龄办主任戴永宝在与王传明闲聊时,了解到王传明老人埋藏内心多年的入党愿望,并被王传明的执着所感动,便积极与上级党组织联系推荐,特批王传明入党。
    怀揣爱心做善事
    王传明家里有一本小册子,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村里每年考上大学的学生的年龄、性别、考入学校、考入时间等相关信息。从2000年开始,一直到2012年,册子共记录了13年来所有考上大学的学生情况。这个小册子是王传明老人的“心肝宝贝”,是老人自己编写的村里大学生榜册,他一直珍藏着,并不时拿出来看看。王传明一辈子和孩子们打交道,对学生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只要村里有人考上大学,他会比学生家长更高兴。每年高考成绩公布后,王传明马上收集村里学生的高考情况,并为孩子们发鼓励奖。
    以前,村里出个大学生很不容易。2000年以后,村里学生考上大学的越来越多,这令老人非常高兴,因此他就萌发了设立鼓励奖的想法,希望村里能考出更多的大学生。从2000年开始,村里凡是考上大学的学生,都能得到由他颁发的奖励,本科生奖励100元,研究生奖励200元。除此之外,对于家庭特别困难的专科生,王传明老人还给予特别照顾。王建建是村里的一个孤儿,平时老人就经常资助他,在他考上大学那年,王传明老人又帮他申请了孤儿助学金,让他顺利渡过难关。现在,已经研究生毕业的王建建已在山东省立医院工作,每次回家都会先到老人家里看看。
    村里考出的大学生很多已经奔赴各种岗位了,有做医生的、有当教师的、有在外企打工的、有自己创业当老板的,不管他们身份如何,地位怎样,只要他们回到家乡,都会带着礼品看望老人,他们都忘不了老人曾经对自己的帮助。
    从鼓励奖设立到现在,王传明老人已经奖励了72名大学生和研究生,金额达8000余元。除此之外,无论是汶川地震还是玉树地震,每当灾难发生时,老人总是慷慨解囊,献上自己的爱心。雅安地震时,86岁的老人又专程从家中赶到邮局,为灾区学校捐出2000元善款。
    乐当百姓的“大管家”
    王传明勤勤恳恳当了30多年的乡村老师,退休以后,他不仅没有闲下来,反而依然将自己的满腔热情倾注在家乡这片热土上。
    王传明有着一副热心肠,村里有什么事情,他总是放在心上。十几年前,村里计划建夜市,当得知修路灯需要钱时,王传明当即拿出100元送到村委会。为了丰富村里的文化活动,王传明和村里几个老干部商量,决定组建一支夕阳红秧歌队。为了买锣鼓、衣服等家什,王传明累计捐出了1000多元。以前杨屯镇只有这么一个秧歌队,不仅经常在本村活动,还经常代表乡镇到县里表演,在它的带动下,如今该镇已经发展了13支秧歌队。细微之处见真知。王传明还经常走访那些孤寡残疾和弱势群体,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伸出援手,送上关怀。每逢阴天下雨大雪,王传明经常主动出去检查路况以及同村群众的房屋,以防事故的发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