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高唐信息港 > 高唐资讯 > 人文高唐

清军巨炮阵地现高唐

发布时间:2014/7/23 22:46:07 来源:高唐州报 浏览 作者:佚名


 ■郑宽亭 侯立中
    聊城立方建筑有限公司,2014年6月15日,于高唐县城官道街中段路东的高唐温州城建筑工地施工过程中,在距地表不足一米处发掘出一门大铁炮。出土时炮口向西南,点火突乳头向上。炮筒从中间平行裂开,失却上半片(长1.27米)。炮筒周长约2米,炮膛直径0.25米。该炮应属围攻驻守高唐县城太平军李开芳部的清军江北大营帮办、军机大臣胜保的大炮阵地上现存的清军攻城大炮。该炮所在地解放后还是耕地,据现年近七旬的耕地主人唐冉昌讲:不知何时,大炮埋入此处。当时用七寸步犁耕地时,每过大炮掩埋处都要提提犁铧。1958年大搞深翻时和在此处修建百货大楼时,曾两次将大炮掘出,因无力挪动又埋于此。当谈到大铁炮时,唐冉昌说,听父亲讲,在原北关街地表水入天齐庙湾的流水沟处(现金城广场西边板房厕所处)的北邻,是唐氏老宅。胜保攻打高唐城时,紧靠宅旁置一大炮,另外在现金城广场北口处亦置大炮一门,皆炮口向西。两门炮炮筒较长,体积较小,重量较轻。在李开芳南撤之后被清军亲王僧格林沁的营兵运走。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曾在今出土铁炮附近发现过一门铁炮,位置在该炮西略偏北约70米处。炮身较完整,只是炮口处有半月形寸余深的缺口,与当前所现铁炮为同一类型。后为耕种方便,又埋于地下,复土约半米。但近期施工时挖地槽两米余深,还没寻到该炮踪影。
    上述四门大炮由东北向西南以弧形之势布阵,炮口同时指向两箭以外的县城城墙的东北角,这俨然是一处攻城的重炮阵地。
    另外,在北五里铺村造炮厂已制造完毕还没来得及运往阵地的还有三门大铁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获知北五里铺村民卖给县土产回收公司一门铁炮(与当前发现的铁炮为一个类型)的信息,虽经县史志办、县文化馆与城关镇政府联合阻止,最后还是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卖给了威海市园林局,现置于刘公岛山顶充当甲午海战时中方的利器。造炮厂还造有两门炮筒很长、重量较轻的铁炮,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灾荒年时,被村民卖掉换购粮食用于充饥了。
    关于大炮的制造背景、造炮工厂、搬运过程、战事作用等问题,根据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守常(高唐人)所著《太平军北伐史》、《清代档案史料长编》,以及当时在胜保军中随营效力的张集馨所著《道咸宦海见闻录》和胜保奏报等史籍资料所记载内容简述如下:
    1854年(咸丰四年)2月,太平天国北伐军由天津独流南撤,5月5日被清军亲王僧格林沁和江北大营帮办、军机大臣胜保包围在连镇。于是太平军留下天官副丞相林凤祥与僧格林沁对峙,派地官正丞相李开芳挑选精兵六百三十人,配以壮马,于 1854年 5月 27日夜半突围南下,去迎接太平天国援军。同时,清军胜保率马队尾追其后。
    李开芳部于德州南听到援军已从临清溃退的消息,无奈,于5月29日下午来到高唐,未遇抵抗,进驻州城,待与林凤祥部会合后再取南撤行动。
    当晚,胜保追至。以“兵尚未齐,未能大举”为由,于城北十里之外扎营,逗留数日未能进攻。及至清军步兵调到,“他又攻不动了”。
    胜保也想了不少攻城办法。一是筑壕围城。三、五里外围城挖沟,所费不赀,难收实效,故停。二是地道攻城。二、三里外从东、西、南、北向城挖地道。屈曲而进,工程浩繁,非能得用。数条地道之中只有城北一条“兴工以来,颇觉顺利”,“距城约仅十丈上下”时,运入火药二万斤,有火药芯长袋数百尺。因不慎照明灯火引爆炸药,地道轰然崩塌,兵役数十百人登时灰烬。临地道口者亦死,远地道口者速逃。太平军开城而出乘势扑杀,清军又死数百人,所有地道停工。三是城外筑高台,见城内兵士便击之。做高十丈宽三丈,下有车轮的高木档牌为活动掩体,胜保的奏报中称“吕公车”。数十人推挽而进,到离城二三里,城上枪炮已能及之,挽者潜奔,推者亦不坚立,撤退后吕公车遂置空野中。四是铸大炮,以炮攻之。胜保的奏报中称:“办生铁,招募炉匠,拟铸一万五、六千斤大炮,以便轰城,志在必破”。胜保即令各员捐铁铸造,将三五十里内村民铁制炊具一律撞碎,搜寻秤砣、犁铧等铁质生产生活用具,一律抢夺,用车运至造炮厂。及铁炮铸成,从北五里铺村造炮厂运至县城东北的清军大炮阵地。胜保奏称,“新造一万五千斤大炮业已造成,及饬各员弁督率夫役挽运炮车”。五天后又奏,“现将大炮运之城东北面,距城二百步远近,相度地势,安设开放。惟城垣坚厚,一时未遽轰破”。其实,如《道咸宦海见闻录》中所载:“从炮厂到炮阵地不足五里,挽运者几至千人,又加犍牛四十头,三日始能运到,及点放时,击碎城砖数块,而于城无大损伤。”其中一门大炮(即今出土铁炮),则在首次点火时炮筒自爆,顺镗裂开,失去一半,成为废物。造炮破城,又告失败。
    原造炮厂设在北五里铺村北约五十米处,占地约十余亩,由于民宅北延,现已靠近村子。当前,地面上碎绣铁块、炉渣等旧物仍不难寻,群众俗称其为“大炮地”。据传,当时有化铁炉三排二十多座,工匠二百余人,夜不停工,映红半边天。现已发现的该造炮厂所造大炮共七门:除运入大炮阵地的四门,已制造完毕的另两门长筒炮和一门与当前所现大炮同一类型者,因胜保被“逮京问罪”、“营员星散”、“营中什物没人管了”,三门大炮遂遗留在造炮厂。
    1855年3月9日,僧格林沁从连镇南下,11日到达高唐。此时城内李开芳已知连镇太平军兵败,林凤祥不会来了,高唐的太平军该南撤了。1855年3月17日,李开芳选择出敌不意的方向,从县城东面突围出去,18日拂晓进入茌平县的冯官屯。
    太平军驻守高唐县城九个半月,清军以几十倍于太平军的兵力,想尽办法,竟不能攻下这么一个小城。“李开芳守高唐”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典型战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