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高唐信息港 > 高唐资讯 > 人文高唐

黄河曾经几次流经高唐?清平、三十里铺一带的黄河故道是何时形成的?

发布时间:2014/2/28 22:30:36 来源:转载 浏览 作者:佚名

 16、黄河曾经几次流经高唐?清平、三十里铺一带的黄河故道是何时形成的?
    据史料记载,自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第一次流经高唐,至金明昌五年(公元1194年)8月,黄河夺泗、淮入海,高唐县黄河绝止。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黄河共有四次流经县境,其间在境内断流时间35年,在境内流淌时间达1761年。
    黄河四次流经高唐时间:第一次,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至汉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河道在今南镇南、高唐东。第二次,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至新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河道在今清平、三十里铺一带。第三次,新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至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6月。河道在今琉璃寺、固河一带。第四次,宋嘉佑五年(公元1060年)至金明昌五年(公元1194年)。河道在今高唐、夏津交界处。
    汉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在瓠子(河南省濮阳南)决口,黄河改道,高唐境内黄河断流。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堵塞瓠子口,河水复流经高唐,过清平、三十里铺一带。据民国二十四年《清平县志·古河考》言:“汉志两言,水势邪直贝邱县,则邑当河流之冲,地势危险,概可相见。”在今清平镇、三十里铺镇之东,赵寨子镇之西留下3.7万亩漫漫黄沙,此为西汉黄河故道。
17、徒骇河、马颊河的名称是怎么来的?这两条河是大禹开挖的吗?
    徒骇河、马颊河原为禹疏九河之一。史载:“禹治此河,用工极众。此河工难,众惧不成,故人徒惊骇也,因而命名徒骇”(《尔雅释文》)。马颊河因河道上宽下窄,形如马颊而得名。
    据《尚书·禹贡》记载,禹为治理水患,疏徒骇、马颊、鬲津、太史、复釜、胡苏、钩盘、简、洁九河。《水经注》载:“春秋时期,齐桓霸世,禹疏九河,川渎多亡;秦汉之时,九河已影迹难寻。”因此,禹开九河,到西汉时都已不是原来的河道,今高唐徒骇、马颊两河也已非禹迹。
    现在的徒骇河,是人们利用古漯水和黄河的部分故道,经疏浚联通改造而成的一条排水河道。初名大土河,后以徒骇河名之。
    唐武周圣历三年(公元700年),为分泄黄河洪水,利用黄河故道及其他河道,疏通了一条规模很大的排水河道,以马颊河命名,历史上又称此河为“唐故大河北支”,即唐开马颊河。
18、高唐过去有没有“山”?
    高唐全境土地平阔,向无高山石壁,旧所谓山者,均为土山、土阜,且经沧桑变更,平夷而不可寻。
    高唐旧有高唐山、鸣石山之说,此多为以讹传讹或附会之说,现已不可考究。史料中记载,高唐过去还有鱼邱山、小泰山。
    鱼邱山:清道光十六年《高唐州志》引清《一统志》说:“郡志鱼邱山,在高唐州东,其状如鱼。五代梁改县名鱼邱,以此。”此山亦是土山,在今高唐,已没。
    小泰山:据民国二十四年《茌平县志》载:“邑之北行五十里,距甘罗村约里许,有小山焉……到甘罗村之东端,忽昂首若山,如岗,如陵,其状不一。而最高峰数丈,四周若串珠,如众星之拱晨。形似泰山之主峰独尊而众峰朝揖者,故名曰小泰山。”甘罗村即今高唐县杨屯镇周老庄村,1956年随琉璃寺区由茌平划归高唐。可见小泰山为高唐过去较高的小土岗。
19、文天祥何时经过高唐?北关街古槐与文天祥有联系吗?
    南宋祥兴元年(公元1278年)南宋丞相文天祥兵败被俘,被押解赴大都(北京)。四月始发广州,九月十七日夜宿高唐,然后继续北进,十月初一日夕至大都,历时157天。至元十九年(公元1283年)十二月初九日,因坚不降元,在大都柴市就义,时年四十七岁。文天祥夜宿高唐,留下了《夜宿高唐州》诗:“早发东阿县,暮宿高唐州。哲人达机微,志士怀隐忧。山河已历历,天地空悠悠。孤馆一夜宿,北风吹白头。”史料中没有北关街古槐与文天祥有关联的记载。古槐处原为玄坛庙遗址,树在玄坛庙内。清末民初尚有玄坛庙,并有僧人居住,但玄坛庙建于何时无考。文天祥经过高唐,虽然“孤馆一夜宿”,但驿馆在今“柴府”位置,与百米外的古槐发生关联的可能性不大。(县史志办公室供稿)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