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高唐信息港 > 高唐资讯 > 人文高唐

刘关张与高唐

发布时间:2013/9/27 20:36:55 来源:转载 浏览 作者:佚名


临摹自聊城旧画册的关公像。                  □赵永斌 画□ 赵永斌 张汝芹 


  三国时期大名鼎鼎的刘备、关羽、张飞都曾在高唐任过职,这方沃土上一直流传着他们的故事和传说。 

  刘关张还与高唐名吃老豆腐颇有渊源。据传,旧时人们只吃压过的硬豆腐,并不知道豆腐脑好吃。刘备任高唐县令时,刘、关、张三人习武归来,见一女子在街头啼哭。问其缘由,女子答家中以做豆腐为生,不慎丢了豆包布只能做豆腐脑,挨了父亲的打。刘备等取银二两资助后,添加清酱品尝豆腐脑,连呼"美味"。高唐老豆腐由此流传开来。 

  传说归传说,刘、关、张在高唐的经历,有没有史料印证呢?一些志书,包括最近查找到的清康熙十二年《高唐州志》,对此都有记载。 

刘备曾任高唐县令 

  东汉末年,宦官作乱,董卓专权,全国一片混乱,民不聊生。黄巾军起义爆发后,刘备率人马跟随幽州校尉邹靖征讨黄巾军,因立下战功被任命为定州中山安喜县尉。在任期间,因痛打前来巡视的无道督邮,不得已逃亡在外。后随大将军何进的都尉毋丘毅到丹杨招兵,因战功被任命为高唐县尉,不久升为高唐县令。据《三国志·先主传》载:"大将军何进遣都尉毋丘毅诣丹杨募兵,先主与俱行,至下邳遇贼,力战有功,除为下密丞。复去官。后为高唐尉,迁为令。" 

  至于刘备到高唐的另一个原因,《三国志·魏志》中是这样记载的:"袁术与绍有隙,术求援于公孙瓒,瓒使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以逼绍。" 

  刘备到高唐后,整饬军备,训练人马,使高唐的驻守军队颇具战斗力。每遇敌攻城,刘备必亲自登城御敌,屡立战功。为争取地主、豪绅、有识之士和普通百姓的支持,缓和严重对立的阶级矛盾,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在对外防御的同时,刘备积极施行"王道",推行"仁政",宽仁爱民,广布恩德。据《三国志·魏志》记载,刘备在高唐期间"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 

关羽、张飞也曾在高唐生活 

  关羽、张飞,是否也在高唐留下过足迹? 

  关羽,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汉寿亭侯、五虎上将之首。作为忠诚、勇敢无畏、武艺高强的化身,关羽在百姓的心中地位极高;历代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也把关羽当做"忠义"的化身。关羽的地位被抬得越来越高,"由侯而王","旋而进帝",最后被尊为"武圣人"。 

  清康熙十二年《高唐州志》在介绍高唐的关帝庙时这样记述:"关帝庙在(高唐)城西门内,高唐在汉隶平原郡,王从昭烈为高唐尉,故建庙于此。"其中,"王从昭烈为高唐尉"一句,就体现出刘备在高唐时,关羽在其身边辅佐。这里,"王"指关羽;"从"是辅佐之意;"昭烈为高唐尉",即蜀汉昭烈帝刘备在高唐任"高唐尉"。 

  历史上,高唐人为纪念这位曾经在高唐生活过的华夏武圣,多次修建并维修关帝庙。《高唐州志》载:"(关帝庙)至元年(1264年)重建。天顺五年(1461年)复修,后毁。嘉靖十五年(1536年),李云鹏重修,建东西廊各五间,檀柏树,仪门三间,大门三间。对曰:力库遗经漫将左癖称元凯,忠扶共主何独驰驱说孔明,州守刘佑沐手题献。" 

  《高唐州志》中,还收录了高唐州著名进士齐志道撰写的《关王庙碑》。碑文这样评价关羽:"生能卫国,死当庙食者,惟义勇武安王为然。"此处的"义勇武安王",就是宋真宗赵恒于大中祥符七年(1014)赐给关公的封号。碑文中还有这样的文字:"矫矫颜良,孰敢为伍?王折其馘,如寄斯取。"大意是,能在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者,只有关羽一人。 

  在碑文中,人们还能找到关于张飞的记载:"奋然以王室为心时,与张桓侯共辅昭烈帝,恩若兄弟,兴复帝业。"这里说的张桓侯,指的就是张飞。张飞死后,后主刘禅在景耀三年(260年)追封张飞谥为"桓侯"。 

  因为在刘备鞭打督邮的时候,刘、关、张三人已经结拜,因此可以推断,刘备任高唐县尉和高唐县令时,关羽、张飞是陪伴着刘备的。《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记载,"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这,也是有力的佐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