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高唐信息港 > 高唐资讯 > 人文高唐

高唐概述

发布时间:2011/6/23 16:00:23 来源:转载 浏览 作者:佚名

饮食文化   高唐的地方名吃众多。尹集镇老王寨加工驴肉已有300多年历史。清末民国时期,曾装入封闭篓中出口日本和东南亚国家,也曾作为贡品进献朝廷。同时,小屯糖藕、罗汉饼、旧城空心面、香油馓子、老豆腐、旧城凉粉、乌枣等以其历史悠久,风味独特而远近闻名。 高唐老豆腐。又称豆腐脑。制作精细,配料独特,别具风味。豆腐的制作如果说没有特别之处。那么它与其它地方所不同的是卤和油。卤用优质酱油和精盐加水入锅,入花椒、八角、茴香、丁香、桂皮、姜等10余种佐料熬制;油用优质棉籽油在文火上熬,边熬边除去油沫和杂物。数小时后,放入葱、甜酱、花椒、茴香等佐料。还为爱食者备有用优等红辣椒剁碎制成的辣椒油。配料如碗时,放少量味精。现在,高唐老豆腐已享誉全国。
 
  高唐特产
 
  高唐特产栝蒌
。葫芦科,王瓜属,多年生草本雌雄异株攀援植物。名贵中药,多生于白沙壤土中。庭院、河堤、沟崖、路旁、田边都可种植。夏秋开白花,其果由青绿变黄褐,大如鹅蛋,含糖量较高,故曰蒌仁,可入药,有润肺止咳、清热化痰之功效,主治咳嗽痰多、胸痹肋痛、大便燥结等症。其块根直生地下,年久者达七八尺长。径长五公分之多,其底部大者可达十多公分。一般秋冬掘出,切片入药,其断面洁白如霜,曰天花粉。因高唐所产,含粉率高,故曰高花粉。有清热生津之功能,主治热病,亦可清渴。近有用鲜根制针剂者,可用于引产。
 
  质朴善良的高唐人民在这块土地上勤恳耕耘,战胜自然,改造环境,创造了高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民以食为天",吃饭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一环。在生活中,人们利用当地条件和资源,根据当地风俗习惯摸索出一套烹饪技术,使自己的食物有滋有味、形色味俱佳而又富有营养。
 
  高唐县的烹饪技术,同经济文化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周朝以前,人们就知道研究虫鱼的腥、臊、膻味及其去臭增味的烹饪方法。从高唐涸河发掘的汉墓文物看,经商、周、春秋、战国、秦历代至汉朝,烹任方面的面食和菜肴制作已有了分工。当时的宴席场面相当可观。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高唐县具有鲁西风味的菜肴品种越来越多。有些精品至今流传,成为风味独特的传统名吃。

鬼子肉

  "鬼子肉"即五香驴肉,是高唐县传统名吃之一。因驴的相貌丑陋、像封建迷信中的牛头马面,因而旧称驴为鬼,故高唐县民间称加工好的五香熟驴肉为"鬼子肉"。
 
  尹集镇老王寨村加工"鬼子肉"驴肉已有二三百年历史,久负盛名,享誉省内外。高唐食品厂用传统配方与技巧加工的熟驴肉,加以现代化真空袋包装后,以"高唐州驴肉"命名,远销海内外。
 
  "鬼子肉"起源很早。相传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高唐大旱,城南潘庄潘氏三兄弟生活艰难,遂迁往尹集镇徐官屯居住。他们春夏开荒种田,冬闲则靠杀猪宰羊来维持生活。随着屠宰生意的不断兴隆,他们宰杀牲畜的数量和种类也不断增多,并逐渐由宰杀猪羊发展到宰杀马、牛、驴等大牲畜,由经营生肉到经营加工熟肉。其中尤以加工驴肉经验最为丰富,深受欢迎,生意日益兴隆。当时,尹集镇老王寨村张姓人家与
  

高唐特产

潘家有亲戚关系,常在潘家活多忙不过来时主动前来帮忙。日久天长,张家也渐渐学会了屠宰加工技术并从事驴肉加工。这样,张家加工制作驴肉的技术就代代传了下来。
 
  加工驴肉的佐料多达几十种。主要有:茴香、沙仁、肉豆蔻、丁香、桂枝、桂皮、南松子、三棱、白芷、火硝、杏仁、桃仁、草果、干姜、山楂、陈皮、花椒、八角、食盐、酱油、杜仲、川等。加工出的驴肉十里飘香,所以有的称为五香驴肉,也有的称为十香驴肉。
 
  "鬼子肉"加工精细,方法独特,别具一格。宰杀前,选用膘肥体壮的驴;饮以食盐水,稍路一下后栓在桩子上;鞭打数下,让驴绕圈急跑,通身出汗方停止。这样,让盐水浸入肌肤,使熟肉更有滋味;而且血液经稀释后,宰杀时便于放血。屠杀时,除用传统的以刀割头外,也采取烫杀的方法。把驴固定在架子上。将嘴撑开,用开水从口灌下,直至烫死。这样能将驴油浸进肌肉,使驴肉色泽鲜亮。煮肉时,先将肉切为2.5-5公斤的条块,再在清水中净血放入老汤锅中,烧开后加以佐料。一般温火敞锅煮2-4小时,但不同部位的驴肉须掌握不同的下锅火候。煮好后冬日室肉卧缸(即将出锅的驴肉连汤带肉凉后装入缸中),7日内不住翻动,既能使各种香料气味浸进肉中,也能保持鲜艳色泽。
 
  加工后的高唐驴肉呈酱紫色、有光泽,味道清香鲜美、肉烂而不散、软而不松、香而不腻、百吃不厌,而且具有活血、降血压、滋补益身的作用。清时就是重要贡品,也出口日本、东南亚各国。高唐人宴请宾客,驴肉是必备佳肴。平时,男女老幼皆视为食中佳品。老年人至66岁时于农历六月六日吃饼卷肉,多卷"鬼子肉"。

老豆腐

  老豆腐又名豆腐脑。也是高唐名吃之一。
 
  高唐老豆腐,豆腐洁白明亮。嫩而不松,油而不腻,辣而不呛。由清而不淡。有肉味而不腥。盛入碗中,豆腐似雪如玉,卤像玳瑁琥珀,红中透白,红白相间,豆香、料香、卤香、油香、辣香,五味俱全。百吃不厌,回味悠长。
 
  高唐老员腐选料严格,制作精细,配方独特。先制作豆腐脑。需精选上等黄豆,去皮后打成蹬子,放入净化河水或湾水中浸泡。泡涨后用石磨研成豆浆,经煞沫、过包(滤渣)后,加水熬成豆汁。退温后装入桶或缸内,用石膏点化封口,20分钟后即成。老豆腐的汤料、卤和油,制法独特颇具功力。评价其质量*主要是品偿卤和油。卤用酱油、精盐加水,放入花椒、八角、茴香、丁香、桂皮、姜等十几种佐料熬制。油用优质棉籽油在温火上熬、除去油沫杂物;数小时之后,放入葱、甜酱、花椒、茴香等佐料,只备用优质红辣椒烹制的辣椒油。配料盛碗时,放入少量味精。将豆腐脑用平勺片入碗内,加卤和油后即可食用。
 
  高唐老豆腐享誉省内外,外地人来高唐不喝老豆腐真是一大遗憾。高唐人外出归来,坐在摊前喝碗老豆腐,实为一种享受。城镇不少人早餐时常食用馍馍和老豆腐。

罗汉饼

  罗汉饼也是高唐名吃之一,与渲饼、闷饼合称"三饼"。罗汉饼属糕点类,状似月饼,但无馅。皮绵软酥松,层层清晰。酥脆香甜可口,香而不腻。罗汉饼产于明代中叶,清代、民国初年尤为兴盛,畅销于济南、天津等地。罗汉饼的配料与制作十分考究严格,做工精细。以面粉、油(猪板油、植物油)、白糖、香精、枣泥、山楂泥、玫瑰酱为原料。制作时,先用油和面制成皮面,再用面粉、猪油、白糖和其他配料合成酥面;然后用皮面包酥面,用面轴轧数层卷起,按需分块;再将每块轧成圆形,入炉烤焙,待成蛋黄色出炉即成。此饼层层叠叠,状似叠罗汉,所以称罗汉饼。

小屯糖藕

  高唐旧俗,每年腊月二十三日灶王升天时家家买糖藕,意为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上天言好事,不说人间坏事。高唐县制作糖藕的地方不少,唯有清平镇小屯制作的糖藕属上乘。其历史已有数百年。以制作流程严格、美味可口誉满鲁西。小屯糖藕酥、脆、香、甜,营养丰富、容易消化,是儿童喜用食品。也是馈赠亲友的上等礼品。
 
  制作糖藕的原科主要是黄米(黍米最佳)、芝麻和麦牙、一 般用40公斤黄米、8公斤麦子的麦芽、7.5公斤芝麻,可生产糖藕40公斤。
 
  糖藕的制作过程是:蒸米.即将黄米用锅蒸熟。再将蒸的黄米兑上麦芽泥,搅拌均匀后放入缸中发酵。之后,淋出糖浆,上锅熬成糖泥、再倒在草木灰上凉。凉到适当温度,在蒸气中反复抻拔,待色泽亮白、气泡成串时,抻成手掌宽、扁指厚的长条,吹气定形成空心藕状。经过熬糖--晾糖--醒糖--拔糖--充气这几道工序后,再将表面沾上去皮炒熟的芝麻,晾干即成。现在,清平镇建立了不少糖坊,每年生产5万公斤,除满足本县食用外,还销往外地。

陈井馓子

  清平镇陈井村,自清代以来就从事馓子制作。陈井馓子物美价廉,吃时酥脆香咸,油而不腻,为高唐又一名吃。
 
  炸制馓子的原料主要是面粉和香油。制作过程:以面粉兑以少许精盐和成软面,拿到面板上用力摔打,摔至出现泡沫状的空隙且有韧性时,用手搓成1厘米粗的面条;然后将面条泡人油中约10分钟,取出用双手按一定套路盘抻,由粗而细,至0.2厘米粗细时为止,叫做盘条。再放入油中炸,发黄时出锅而成。
 
  陈井馓子深受欢迎,不仅为高唐走亲访友、探望病入的必备礼品,还远销北京及东北三省

清平坠面

  清平镇生产空心挂面,亦称坠面。细如猪棕,空心细长,是高唐传统名吃。
 
  其原料是优质面粉和精盐。5公斤面粉加0.1-0.15公斤盐,视季节而宜,冬春盐多许,夏秋少许。面和好以后,上盖湿布醒面半个时,在案板上将醒好的面摊轧成饼状,厚5-4厘米,用刀沿边转圈将面旋成3厘米宽的长条,在面板上揉搓。至大拇指粗细时循序盘挂在两根竹签上,放入醒面池内醒条。待0.5-1小时后,将醒好的搓条挂到2.5米高的架上,用手轻拉下端竹签,轻拉慢坠即成,故叫坠面。
 
  坠面煮时不混汤,出锅即熟。配以香油、食醋、味精、芫荽花,味道独特柔软滑爽,营养丰富极易消化,是儿童、老人、产妇、病弱者的最佳食品。产品远销省内外,并参加了全国供销系统加工食品汇报展览,获得赞誉。

清平凉粉

  盛夏酷暑,天气闷热,人们气喘汗流、坐卧不宁。行至伞状棚下,坐在凉粉摊上喝一碗凉粉,立时凉入肺腑,周身爽快,精神倍增。
 
  凉粉是鲁西北地区主要冷食,也是高唐的传统名吃之一,其中尤以清平镇的凉粉为最著名。
 
  清平镇凉粉主要原料是绿豆,制成淀粉后放入簸箩,加水搅拌成稠糊,接着用滚开水冲拌、搅熟,冷却后再用凉水浇泡。制成的凉粉清白如玉、透亮晶莹。
 
  喝时,将凉粉切成长形细条。加红萝卜咸菜、蒜泥、醋、芝麻酱,配以凉水作汤。食之防暑降温,营养丰富。

清平黑枣

  清平黑枣,又称窖枣,系用大枣精心熏制而成。制作过程是:先挑选肉肥、个大、色鲜的大枣,放入水中煮至果肉稍软,捞出凉干。挖好熏窖,其深约2米,宽2-3米,坑口向下0.5米处搭铺,将凉干之枣摊在高粱秸箔上,枣厚约15厘米,以苇席覆盖坑口,坑底点燃碎柴木屑,枣温升至6-70℃,以烟熏蒸,初以大烟火,枣皮潮润后,火力渐弱,每12小时将枣上下翻动一次,3天即成。
 
  清平黑枣黑紫光亮,花纹精致,易于储存,甘甜可口,营养丰富,有强肾健脾功能。远销港澳、东南亚、日本等地。

布袋鸡

  布袋鸡色泽黄中透红,全鸡完整,内藏八宝,像活鸡趴在盘内,造型美观,食之香烂味浓不腻,风味独特。是高唐县名吃之一,宴请宾客不可缺少。
 
  原料雏鸡一只,约重1公斤;配料有瘦猪肉、火腿、海参、玉兰片、海米、香菇、木耳;佐料花椒油、酱油、精盐、料酒、味精、水团粉、高汤、葱、姜、油等。
 
  布袋鸡制作精细,先将活鸡宰杀、退毛、洗净,在鸡两肩之间沿颊骨拉二寸长的口。在口中抽出嗉子,
  

高唐特产

从切口翻开皮肉取出骨架、腿骨,保持鸡皮完整,形成一个鸡布袋;再将猪肉切成方丁与葱姜在油中稍炒,加食盐、酱油,并与火腿片、海参、木耳、香菇、玉兰片一块装入鸡内,切口处用竹签别住。决鸡身上别少讲酱油,放在笊篱上用勺舀浇热油,待鸡身变浅红色为止。然后将鸡背朝下放入大汤碗。加上高汤、酱油、料酒、精盐、葱段、姜片、入笼蒸至半熟。将鸡背翻转朝上蒸烂取出。倒出原汤,鸡背朝上放在盘中,摆正鸡头,腿压腹下,鸡身上放少许玉兰片、火腿片,原汁拣去葱姜,烧沸勾上粉芡,放入花椒油、味精即可上席。
 
  布袋鸡是鲁菜系百花园中的奇葩,以造型优美,别具风味而誉满省内外。
 

分页:[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