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路 搜集整理
“高唐没北门,夏津不撞钟,北门生蝗虫,撞钟人头疼。”
“北门透透气(儿),出了个杜兵备;北门透透明,出了个徐太平。”
这是在高唐民间流传了几百年的民谣,收在明代谢肇淛的《文海披沙》里。
高唐位于南京通北京的官道之上。高唐没有北城门,在北城门的地方安了一个铁窗户,据说高唐的北门正好对着北京的金銮殿,因不敢跟皇上对门儿,故而高唐不敢开北门儿,或者上头不让开北门,只是安了铁窗户,这一透透气就不得了,出了大人物杜兵备儿,若开北门儿或许会出真命天子呢!所以说“高唐北门儿透透气儿,出了个杜兵备儿”。
民谣中的杜兵备儿何许人也?
杜兵备即高唐历史上最早的抗日英雄杜潜,杜潜(1522-1566),高唐人。明朝进士,初为户部主事,后升为山西左布政使,离京去山西就任。当时国事日非.海防松弛,倭寇大肆侵扰,杜潜奉命任蓟洲兵备道员。领兵迎敌。他镇守今河北省长城以内、东至山海关、西至居唐关之间的天津市以北地区。其形势险要,为京畿防卫重地。杜潜组织军民抗敌、战绩卓著,为人敬仰。
明嘉靖四十五年.据说是受萧太亨诬陷而落冤狱被斩首。杜潜受诬陷而被斩,葬于高唐州城西杜家祖茔。后平反昭雪,追为兵部尚书。
高唐民间至今流传着关于他被诬陷致死,最后平反昭雪的传说:
那时,高唐州是双粮,也就是说高唐州要缴纳两倍的税赋。萧萧太亨与杜同都是山东老乡,或许私人关系还不错。萧给杜建议,“杜大人,您在朝廷说话有影响,为何不奏一本为高唐州免掉一份儿赋?” 您猜杜大人怎么说?“放着清官不做,莫管闲事。” 这事历史真相如何不得而知,从表面来看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杜大人为了自己的清誉,不肯为家乡人民说句话以减轻过重的税赋负担。另一种可能是,朝廷规定高唐州双粮自然有其道理,或许是别处遭灾高唐州丰收也未可知,杜大人一心报国不以权谋私。不管怎么着,反正是萧太(大?)亨觉着杜兵备儿驳了他的面子,要找机会报复。一天,萧对杜说,“杜大人,您经常跟倭人打仗,能弄到倭国女子么?” 杜或许是君子坦荡荡,对萧没有提防之心。他说,“呵呵,这可是小事一桩。” 下次跟倭寇开战,俘虏了几个倭国女子。这几个女子的身份咱们搞不清楚,有可能是官员家属,也有可能是随军慰安妇。管她什么身分,做了俘虏就得听咱的。于是杜帅为了象萧太亨眩耀就把这几个倭女收为奴婢。杜大帅是否在这几个倭 奴身上做过什么,咱也不得而知,反正是收在了家里。这一下萧太亨机会来了。于是他向朝廷告发杜兵备儿通倭,证据就是家里藏有倭人。跟倭寇打仗的将帅却是通倭者,那还得了!于是朝廷治以重罪,判斩立决。杜在押的时候,萧为羞辱杜,曾去巡狱。杜明知遭人陷害,生死关头还心存一念侥幸。于是向萧求情道:“萧大人,救我一命!” 萧答道:“放着清官不做,莫管闲事!”后来朝廷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杜兵备儿的冤案得到彻底平反昭雪,朝廷并追认杜为兵部尚书。作为对被斩首赔偿,朝廷给杜兵备儿打得金头银头。杜的女儿哭诉着“金头银头不如俺爹的肉头”。
杜兵备受诬陷致死的另一个版本:十二连城与杜兵备
鲁西北地区有个小城叫高唐,从明朝万历年间至今流传着一个风俗:人死亡后第三天的晚上,在烧纸马、香、烛时都要画上十二个圈,叫做“十二连城”,这风俗习惯还有一个故事呢,要从杜兵部对家乡的贡献说起。
杜兵部在任期间,皇上曾让其监造四间宫殿,大殿分为左右各两间,在建造过程中,山墙东面没有木梁,山墙西面却有两架木梁。宫殿建成后,皇上到场查看后非常满意,站在中间随口说了一句:“山西双梁(粮),山东无梁(粮)。”杜潜灵机一动,忙双膝跪倒在地,高呼:“谢主隆恩!”皇上惊疑地问道:“爱卿快快请起,这是何意呀?”杜潜道:“万岁体恤民情,金口免去山东皇粮,臣岂能不为家乡父老谢恩?!”皇上听罢哈哈大笑,因体恤杜潜忠诚可靠随将错就错,自此,山东省多年不交皇粮,而山西省呢则交双份皇粮。在当时不是法制社会,封建皇帝是金口御言说一不二,杜潜为家乡父老做出了重大贡献,却也自此惹下祸根,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山西省官员因交双份皇粮的事情怀恨在心,联合起来在皇上面前进谗言,说杜潜贪污了大批银两。于是,皇上不分青红皂白传下圣旨,立斩杜潜于午门外。不料斩首后,杜潜的尸体站立不倒,有宫人报于皇上,随下旨:“再斩其手臂。”但尸体仍然不倒,有大臣上奏皇上:“此为上天昭示,必有冤情。”皇上带领文武百官前去祭拜,尸体随倒地。皇上见冤枉了杜潜,于是御赐金头、银手臂,给予金顶厚葬。杜尚书之女哭道:“金头、银胳膊不如爹爹的人头、肉胳膊”,但人死不能复生,大错已经酿成,皇上派一万兵马护送杜潜的尸首回乡安葬,由京城至高唐之间的十二个城池,每个城西门外修建一座坟头,共修了坟头十二座,以防人盗墓。并且在坟前有精雕细刻的石人、石马、石羊、石虎、石猴,高大雄伟、栩栩如生。高唐至今流传着一个风俗:人死亡后第三天的晚上,在烧纸马、香、烛时都要画上十二个圈,叫做“十二连城”。
最后一座坟埋葬在高唐城西杜庄村东,因其万人所造、坟头特大,故被当地老百姓称为“土山”,现五十岁以上的老人皆知。杜潜御制墓志铭收录在在光绪年间《高唐州志》里。
封建皇帝这种轻信谗言、不加查证、先斩后奏的独裁暴政,造成了千古奇冤。
备注一:
萧太亨(1531~1612),字夏卿,号岳峰,登明朝嘉靖壬戌(1562)进士,初授山西榆茨县令,累迁户部郎中、布政、按察史。后召入京,晋少保兼太子太保,万历年间任兵刑两部尚书,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元老,明万历末年,后金军入侵。萧太亨奉旨率军拒敌。他不顾个人老年体弱,疆场上身先士卒,挥军杀退后金军。战斗中,他身负重伤。班师回朝后,皇上加封他太子太傅衔。萧太亨墓位于泰山南麓,泰安满庄镇萧家林村西金牛山南。
备注二:徐太平,高唐人,清嘉庆十六年武进士,任河南参将。